第356章 李善长(2/3)
。没想到会跟曾经的敌人——秦王坐在了一起。朱樉笑着说:“所谓政治,不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吗?”他的这句话令李善长感慨良多,建国以前,他是朱元璋无话不谈的好友,并肩作战的伙伴。洪武三年,洪武皇帝大封功臣之时,他是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成,特进光禄大夫、左柱国、太师、中书省左丞相、韩国公。位列三公的开国第一功臣,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大明的律法、朝纲制度都是他一手建立的,满朝的公卿大臣有半数以上是他一手举荐的。李善长本以为他的余生会和汉代丞相萧何一样功成身退,没想到会沦落到如今的这步田地。李善长拍拍了手,让台上的戏子退了下去。直到整个院子中,仅剩他们父子跟朱樉三人。李善长侧过身子,盯着朱樉认真说道:“老夫一生最为自傲的就是这看人的眼光。当年你父皇起于微末,他脱离郭子兴,到了定远县时,身边不过二十四人,全是乡党好友。”“那时老夫还是当地的名士,只不过匆匆一面,老夫就一眼看出了你的父皇绝非池中之物。”“老夫执牛耳多年,唯一一次偏偏在你的身上看走了眼。”李善长问出了藏在心底的问题,“你明明出生在天家,可以说是养尊处优。你的大哥太子,从小品学兼优,将来一定会是守成明君。”“而你行事一向不循礼法,不顾尊卑,一点都不像一个皇室出身的贵胄。老夫一直都不明白,你身上的草莽之气从何而来?”在李善长看来,每个人的言行举止,都会跟他的家境和出身息息相关。朱元璋是草莽英雄,这与他出身于最底层的贫苦百姓有关。可是朱樉一出生,朱元璋已经称霸一方,贵为吴国公。朱樉不到十三岁时,朱元璋已经登基为帝了。朱樉笑了笑,心里暗骂:李善长这老东西,眼光还挺毒辣的。估计他做梦都想不到,二哥我是穿越过来的。他不动声色,斟酌了一会儿才开口:“韩国公难道忘了,本王曾在敌营当了一整年的俘虏?”李善长在位的时候,一直没有将秦王放在眼里。差点忘了他还有这么一段凄惨的经历。李善长恍然大悟:“想必在当时,殿下一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。”换做是以前朱樉一定隐藏这段经历,他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‘滚刀肉’。朱樉抿了一口茶,满不在乎地说:“也就是在旗杆上晒了七天七夜,丢在十米深的水坑里没淹死,被大火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