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顶点小说> 历史军事> 朕真的不务正业> 第九百五十七章 毁奇技以安民生(6/9)

第九百五十七章 毁奇技以安民生(6/9)

劳力的劳作时间和强度,工坊有了更好的效益,也能多给工钱,百姓也能安居乐业,有了空闲时间和银子,能买更多商品增加需求,看起来一举三得,多是一件美事!

    但实际执行却是,铁马入厂,没有减轻劳作时间和强度、工坊有了更高效的铁马只会选择解雇匠人,百姓别说安居乐业,反而疲于奔命,找不到营生,各地衙门可不敢看着壮劳力们没有营生,游手好闲。

    衙役再多能有多少?一台升平七号就是三百匠人失业,一个县里,有十台铁马,就是三千壮劳力无所事事,各地衙门对于铁马的态度,也有些变了,从最初的积极,要抢铁马的数量,到现在保守观望,甚至是抗拒。

    这便是王亶义提到的毁奇技以安民生。

    这个矛盾是长期矛盾,而且会反复循环,在螺旋中上升。

    冯保的看法,则是朝廷应该介入去调解,减少劳作时间和强度,保证就业,保证劳动报酬,进而推动机械工坊的推行。

    “你的想法很好。”朱翊钧十分有十二分赞同冯保的看法,朝廷应该介入。

    “臣愚钝。”冯保有些不明白,既然陛下非常认同,但为何朱批还是暂缓机械工坊的营造呢?

    朱翊钧叹了口气,点着奏疏的开始说道:“因为三地一年生产棉布3200万匹,朕也希望圣旨是无所不能的,朕说一句话,就能改变这个现状,朕一天到晚不睡觉,天天说,天天写圣旨。”

    棉纺产业,生产相对剩余了,相对剩余,是需求端不够强劲,而不是供给端的绝对富足,需求增量跟不上供给增量。

    大明一亿三千万人,人人都买得起棉布,别说3200万匹,就是3.2亿匹,32亿匹,也能吃得下这庞大产能,各棉纺工坊,不用朝廷去推行,他们也会疯抢铁马,增加产能,占领市场获利。

    朱翊钧暂缓机械工坊的营造,就是为了一件事,减缓供给端的增量,等待需求的增加,填补缺口。

    主要阻碍大明需求增长的,不仅仅是劳资矛盾、劳资关系,还有驰道、道路、桥梁的修建,大明的驰道里程不足五万里,如果大明驰道有四十万里,区区3200万匹棉布而已;还有白银堰塞,大明白银在沿海、在大都会堰塞,有钱的地方钱多到用不完,没钱的地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