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五十七章 毁奇技以安民生(5/8)
千人无以为生,苏州知府衙门,只能砸掉纺机,安抚民生。这个困局,在十四年后的今天,在三地的棉纺行业再次展现了出来。冯保看到了陛下的朱批,眉头紧蹙的说道:“匠人、织娘每年要劳作三百余日,每日六个时辰,从早到晚,百般辛苦,只换取微薄收入糊口,手停口停,若是机械工坊营造推行,可让匠人每年少辛苦数十日,每日少辛苦一两个时辰,岂不美哉?”棉纺工匠十分辛苦,一年到头都休息不了几天,每天都要干六个时辰,而一天工钱,不过区区五十文大钱,也就是七分银,一年看起来有二十银之多,京营锐卒一年额俸才不过十八银。但匠人、织娘可不比京营锐卒,京营管住管饭孩子还能上学,对于匠人、织娘而言,这柴米油盐水食,衣食住行都是钱,一年到头一个壮劳力,最多也就只能剩下六两银子,养一个孩子就已经十分吃力了。按照最初朝廷的设想,咆哮的铁马,能够减轻重劳力的劳作时间和强度,工坊有了更好的效益,也能多给工钱,百姓也能安居乐业,有了空闲时间和银子,能买更多商品增加需求,看起来一举三得,多是一件美事!但实际执行却是,铁马入厂,没有减轻劳作时间和强度、工坊有了更高效的铁马只会选择解雇匠人,百姓别说安居乐业,反而疲于奔命,找不到营生,各地衙门可不敢看着壮劳力们没有营生,游手好闲。衙役再多能有多少?一台升平七号就是三百匠人失业,一个县里,有十台铁马,就是三千壮劳力无所事事,各地衙门对于铁马的态度,也有些变了,从最初的积极,要抢铁马的数量,到现在保守观望,甚至是抗拒。这便是王亶义提到的毁奇技以安民生。这个矛盾是长期矛盾,而且会反复循环,在螺旋中上升。冯保的看法,则是朝廷应该介入去调解,减少劳作时间和强度,保证就业,保证劳动报酬,进而推动机械工坊的推行。“你的想法很好。”朱翊钧十分有十二分赞同冯保的看法,朝廷应该介入。“臣愚钝。”冯保有些不明白,既然陛下非常认同,但为何朱批还是暂缓机械工坊的营造呢?朱翊钧叹了口气,点着奏疏的开始说道:“因为三地一年生产棉布3200万匹,朕也希望圣旨是无所不能的,朕说一句话,就能改变这个现状,朕一天到晚不睡觉,天天说,天天写圣旨。”棉纺产业,生产相对剩余了,相对剩余,是需求端不够强劲,而不是供给端的绝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