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3章 愿挽天倾,身死不惜(3/4)
铁铉感慨:“殿下,这漠南便是先头羊,只要能够将漠南用您的政策管理好,一定会对朝廷的制度产生冲击的。”
这话,也不知道该说他胆子大,还是说他有真知灼见。
朱棡翻了翻烤架上的羊宝,明晃晃的炭火照在朱棡的脸上,朱棡轻声道:“鼎石,你乃是朝廷学子,大明立国六年,你看到了什么?”
看到了什么?
铁铉认真的去思考了这个问题,思考了一会才坚定的回答:“日子再变好,钱财在变多!但朝廷内里,还不够干净!”
不够干净。
这个回答让朱棡忍不住拍手叫好。
大明弊政的一切起点,就在于朝廷不够干净!
贪官多,懒人多,士族多。
想的是争权谋利,想的是如何讨好主子。
洪武,永乐朝确实是大明最为欣欣向荣的年头,但也为后来的国家埋下了巨大的伏笔。
藩王制、内阁制。
不是说不好,而是没有定下规矩,任由其发展。
当了这么久王爷,朱棡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前世的朱允炆要这么不遗余力,马不停蹄的去削藩。因为他怕,他慌!藩王太盛权了,盛权到威胁了皇权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而且各地藩王,真的就没几个干好事的。
老朱虽口口声声说的是朱家不能忘本,要给百姓实惠。但归根结底,朱家还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。朱家还是跟勋贵官绅一个阶级,两者都是统治者,被统治者,只有百姓。
朝廷没有定下规矩,可以肆意的增税。官绅也可以肆意的增收租子,将朝廷的税收增长给嫁祸在百姓的身上。朝廷增收吸收的钱,不是吸的官绅的,是吸的百姓的肉,百姓的血!
这些,在历史书里很难看到。
就如同元末的大旱大灾,在史书上只有‘岁大饥,人相食’六个字。
写史书的是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