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二十一章 为了楚国(2/5)
骑兵的优势,将渠还是有几分信心的。但若是在野外硬碰硬,燕国绝对不是赵国的对手。秦国只不过是想利用燕国来牵制赵国罢了。他虽然赞同与秦国联合共同对抗赵国,但绝不可能出卖燕国的利益为秦国服务。“既然如此,那在下只好回去建议大王撤军了。只是……我秦国可以撤回关内,不知道燕国能撤到哪里去……”秦使故作遗憾的摇了摇头,起身告辞。“慢着。”将渠连忙说道。最能打动人的话就是实话,而秦使说的就是实话。虽然赵国现在没有攻燕国,但将渠知道赵国早晚会攻打燕国。就像韩魏知道秦国只要有机会,肯定会打自己一样。因为没有别的选择。赵国南面和西南是盟友魏国,东面是联姻齐国,只有燕国和赵国没有任何关系,反而有不少仇怨,而且实力最为弱小。如果自己是赵王,也会选择攻打燕国。“倘若秦国能说服齐国和楚国出兵,我燕国便赌上一赌。”将渠咬牙说道。让燕国单独面对赵国是不可能的。但如果有齐国和楚国的加入,或许真的能够收复失地,甚至反攻赵国。……和穷困潦倒的燕国相比,齐国要好太多了。齐国除了没有天险之外,地理环境属于天下上等,土地肥沃,少有水患,又有渔盐之利,文化学术气息浓厚,只要恢复曾经的实力,便是天下一流强国。在古代,朝廷想要恢复国力,或者说让国家和百姓变得富庶,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,那就是少折腾,甚至不折腾。朝廷不折腾,就不用征派徭役,徭役是会死人的。没有徭役,百姓就能安稳在家种地,不会对朝廷有怨言。朝廷不折腾,下面的官员就没有借口去剥削百姓。只要不发生大的天灾,种的粮食是绝对够一家吃的,并且交过赋税之后还有剩余,自然而然就富裕起来了。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。道德经有言“太上,下知有之。其次,亲而誉之。其次,畏之。其次辱之。”意思就是说,最好的治理国家,是下面的人只知道有这么个领导。水平差一点的,是下面的人都亲近赞美这个领导。再差一点的,是害怕这个领导。最差的是所有人都骂这货。有意思的是,亲而誉之并非啥高水平。齐太后并非出身名门世家,只是机缘巧合,当初临淄被乐毅攻破,身为王子的齐襄王躲到她家当仆人,最后两人两情相悦,私定终身。等到田单复齐,落魄的齐襄王成为了齐王,没有忘记自己的糟糠之妻,齐太后也就成为了王后。齐太后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