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顶点小说> 其他类型> 大明:朱元璋,逆子还不赶紧登基> 第110章 功劳是让人记在心里的(1/3)

第110章 功劳是让人记在心里的(1/3)

第一百一十章:功劳是让人记在心里的! 僧录司录事张连奉召而来。 此人面容清瘦,步履沉稳,须发微白,倒是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气质。 “老臣张连,参见陛下。” 张连躬身拜道。 朱元璋点头:“平身吧,咱也有段时间没见着你了。” “承蒙陛下记挂,老臣感激涕零。”张连恭敬道。 “咱找你来问你事的,闲话咱下了朝再说。”朱元璋笑了笑。 张连点头,从自己袖子里拿出一本册子:“从洪武元年记录在册的僧人算起,洪武二年到三年的增长是最多,一年内增长了一万七千三百人。” “其次就是洪武四年到五年,增长了一千两千七百二十五人……。” 朱元璋的脸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了下去。 等到张连禀报完之后,朱元璋哼了一声,道:“太平盛世, 不好好的种地养家,跑去出家当和尚!” 朱元璋眼神扫过众人:“如今多好的世道啊。” “比咱们当初造反那个世道好了多少?” 他说这话,其实就是心里的不痛快,现如今大明一统天下,按理来说本应就是太平盛世。 可还是有那么多人去当和尚。 朱元璋的心理其实是统治者的牧民心理,这个牧民,是放牧的意思。 在朱元璋看来,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种地,养家,生孩子。 而不该有其他的心思。 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,大明都是以农耕为基础的国家。 刘伯温行礼,道:“老臣认为,百姓出家之事不该强行控制,当是引导为主。” “其次佛教之中主张不杀生,不嗔怒。百姓信佛,民间杀戮之风锐减,倒也有利于朝廷管理。” 读书人一向擅长怀柔政策,在很多决策上,比不上当政者的果决的武断。 朱棡也道:“依儿臣看,不如规定寺庙在册僧人数量,以朝廷颁发僧人证件,超过寺庙在册的僧人必须合法纳税,缴税。” “另外,为了防止佛教这个受众群体极大的群体被不法分子利用,僧人出入当地地方,需要引路文书方才可以传教。” “如此一来,僧人数量固定,百姓想要信佛只需要成为记名的俗家弟子,并不需要入佛寺修佛。且这样一来,朝廷对于佛教的管控也变得更加便利。” 这番话一下子让百官有些愣神了。 这办法……好像……。 好像还真挺好的。 张连闻声也道:“晋王殿下之策实乃上佳之策!若是这样实施,僧录司的管理也会有所便利。” “且民间传教之事时有发生,僧录司在得到消息之后赶去,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