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顶点小说> 历史军事> 大唐协律郎> 0243 担船过堰(1/4)

0243 担船过堰(1/4)

    其实郭邕想要引起张岱的关注,只凭前半部分针对管城的管理设想就足够了。哪怕一些观点还只是纸上谈兵、泛泛言之,但在思路上也有值得采纳的地方。

    至于最后加上的这一篇《功德纪闻》,对张岱而言则就有点过犹不及了。他所乐于结交的是有能力、有抱负且志趣相投的同道中人,却并不是给他大姨网罗摇旗呐喊、拼命造势的爪牙喽啰。

    或者说,这种事咱也可以干,听我安排行不行?

    这郭邕态度如此积极踊跃,无疑体现出其人性格里是有急于求成的一面,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益,底线设置的比较灵活。

    张岱刚刚不久前还在洛阳遭到了高承信的背刺,对于类似的性格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戒备的。

    不过话说回来,人至察则无徒,如果一个人性格不够伟岸无私,那便不与交流与合作,那这一辈子也休想有什么朋党、搞什么团队。

    包括高承信,虽然之前张岱在其家中将这家伙骂的狗血淋头,但之后仍然可以继续往来,只要彼此所掌握的资源能够互相成就,那又何乐而不为呢?

    之前翻脸那是因为这家伙做事没尺度,想要以小博大,偷偷带出王毛仲的女儿便想把张岱绑上他的车、一起对抗北门两家。

    可如果他能提出一个扶植张岱做北门老大、逐步取代王毛仲的计划,张岱自然乐得一起干。

    同理张岱如果天天带高承信逛青楼、给他性贿赂,再好的交情怕不是也得闹崩!

    因利益结合发展起来的关系,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各取所需。如果给予的和想要的不成对比,若还不翻脸,真当两口子过日子了?

    于是张岱将这篇《功德纪闻》暂且收起,针对郭邕所提出一些设想又给予了一些自己的意见。

    郭邕固然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,但是由于本身没有行政管理的经验,所以一些看法就过于的理想化,且过于琐细,考虑不到执行方面的成本和效率问题。

    张岱在这方面固然也没有太过丰富的经验,但在后世也有不少的认识积累,来到这个世界又受他爷爷的耳濡目染,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也都比较具体。

    唐代的政令和管理经验,在针对管城这种商贸经济过于繁荣的地区是不怎么适用的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