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全国大卖(5/6)
百万两。”
和珅的声音说的特别大,不光是为了让老太爷听清楚,也是为了让王杰他们听清楚。
“几百万两?好,好。”
老太爷接连点头,“高原用兵开销极大,你跟福崧说让他卖个好价,多缴些银子到国库。”
“皇上,学宫乃科举教化重地,历代文贤圣脉所在,怎可轻易出售!”
王杰听不下去了,同样科举出身的董诰也听不下去,双双出列反对江苏巡抚出售学官“谋利”,认为江苏这一先例一开,各省全跟着效仿怎么办?
教书育人之地,怎么能同买卖挂钩呢。
有损不是的读书人的体面,有损的是朝廷颜面啊!
不知道的还以为朝廷是有多缺钱呢。
“这?”
老太爷叫王杰、董诰说的没了主意。
“主子,福崧此举利国利民!”
福崧明明是阿桂的人,和珅却毫无保留支持其卖学校、卖衙门的奏请。
理由是现有衙门、学校无一不是在城中繁华之地,且因历史原因都占地极广,尤其江浙一带的学校都是集园林之大成。
“王大人可知江南一座园林能卖多少银子?”
和珅轻声一笑,“少则一二百万两,多则七八百万两。我听说有富商为修园子耗资千万两,就这仍是有价无市。为何?地方不同。”
意思是说江南富商都喜欢在城中繁华地带修大别墅,可繁华地带大多都是有主之地,所以富商们想买都没地方买。
就是有钱没地花。
所以福崧此举无疑想富商所想,急富商所需,操作好了能为朝廷创大收的。
就拿苏州府学来说,卖个大几百万两,再拿个百十万两出来修建新城,不就能为朝廷创收几百万两么?
去年江苏布政使司给朝廷交的赋税不过九百多万两。
什么概念?
相当于福崧这一卖一建就给朝廷增加一个布政使司的赋税收入。
西南数省加起来给朝廷交的也没这个数!
如此赚钱的好事,为什么不支持?
和珅做事向来对事不对人,他知道福崧是阿桂的人,但这不影响他支持这桩利国利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