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32 谷贱伤农,米贵伤民(3/4)
别很大。但是无论外面的批发行情怎么波动,产地价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受到影响,就算有波动也会控制在几分钱内涨跌。过去常说的“谷贱伤农,米贵伤民”到了现在虽说依旧存在,只不过有了相关部门在背后调控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菜农的稳定收入。“比产地价高1毛钱收?”“高这么多,你拿什么赚钱?”李绵一听也有些感到奇怪。见大舅舅来了兴趣,陈绝就开始搬出了一套互联网上所谓的‘打通上下游’的理论开始了糊弄。什么跳过中间商直供大超市、零售市场。甚至拿出叮咚买菜之类的已经成功的互联网卖菜企业进行举例,把李绵忽悠地一愣一愣的。当然了,这些口头上的承诺听听就行。最关键的是,陈绝直接从包里掏了几捆红票出来摆在了桌上:“大舅舅你放心!我包菜地不是临时起意,是打算长期包,可以先给村里的菜农留点保证金。”有了这所谓的现金保证,于是接下来的发展就开始变得异常顺利起来。李绵见陈绝都掏现金出来了,也不含糊,拿出电话把剩下几个种菜的舅舅都喊了过来。几个人围在李氏老宅的屋檐下,边吃MC杨梅边听着陈绝忽悠。最后商议一合计,觉得陈绝出价高,比卖给那些来跑货的菜贩子赚的多,这才满口答应下了陈绝的提议。当然了,想包几个舅舅种的菜地很简单,靠着亲缘关系一句话就能搞定,但是想辐射到附近几个村就有点困难了。好在大舅舅李绵认识平头村经济合作社的干部,外加李继圣在附近颇有些威望,几通电话后就把这件事在乡里的菜农群里扩散了。等到清晨的耕种时间差不多结束,一大帮子菜农都收到了风声,不是骑着摩托就是开着大三轮来到李家老宅。最后在经济合作社一位叫李富民的干部牵头下,到场的菜农就用按手印的方式和陈绝签订了一个简单的‘上海青包销合作协议’。日后村民们种出来的上海青,无论产量多少,品相只要不是太差都由陈绝一家独销。至于为何只有上海青这一个品类,而不是涉及到其它蔬菜农产品。也是因为附近几个村里早就有人专门干起菜贩子的生意。只不过他们跑货的目的地不在温市的菜篮子,而是离文成更近的苍南等地。要是陈绝把收菜这条路彻底堵死了,那这些本地菜贩子可就要喝西北风去了。于是碰头商议了一下后,最终决定了只让陈绝包销上海青一个品类。不过可别小看一种单品的能量!就拿淘宝上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