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章 文艺活动(2/3)
参加,根本就没有竞争优势,很难脱颖而出,登不上区文艺活动的舞台。总之,派孩子去参加,没有保险。程四光也支持周益民,说道:“益民说得没错!我们大人要工作,哪有那么多时间去训练呀?还是让孩子参加吧!”他家,两个干儿子呢!尤其是胜利,太给他长脸了。自从送他去学校上学开始,已经两次得到学校的表扬,而且听老师说,还要代表他们学校去参加数学竞赛。这让他非常高兴,有时候忍不住喝两杯。因此,他也赞成周益民的意见,让孩子去露面。院里几乎三分之二的居民,家里都有小孩子,少数服从多数。再加上,这是周益民的提议,众人无论如何也得给面子,不会公然反对。随后,问题就集中在唱什么歌上面。这年代,比较火的歌曲,无非就是那么十来首。实际上,如果不是小孩子参与,周益民可以提议演小品。这时候小品还没出现,要等到1983年春晚,才有初具小品雏形的哑剧《吃鸡》。小品在春晚舞台上的真正打响,是陈佩斯和朱时茂在1984年春晚上表演的《吃面条》。这个节目在某种程度上还保留着小品作为戏剧表演训练的痕迹,但已经为当时的普通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。“《我的祖国》怎么样?”有人出主意。《我的祖国》是电影《上甘岭》的插曲,《上甘岭》大家都看过不止一遍,所以这首歌对大家来说,比较熟悉。它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,唱出了志愿*军战士对祖国、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。“不怎么好,肯定会很多人唱,我们很难过关。”二大爷摇头。不是说这首歌不好,而是太多人唱,也就没什么特别。“《歌唱祖国》?”周益民无语。《歌唱祖国》更加出名好不好?就连我们敬爱的老总都亲自签发人民政府令:在全国广泛传唱《歌唱祖国》。在后世,《歌唱祖国》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、开场曲或结束曲。有多出名,不用他赘言了。周益民想起一首歌,还未面世的。《我们是共*产主义接班人》。正常来说,《我们是共*产主义接班人》这首歌要两年后才被创作出来,是是故事片《英雄小八路》的主题歌。随着《英雄小八路》影片在全国的放映,《我们是共*产主义接班人》这首歌作为脍炙人口的名歌,在广大群众中广为传唱。此歌后来还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。它本身就是主旋律歌曲,非常适合这个时代